樱花风车动漫网

 
瓜棚女杰
瓜棚女杰
连载中 | 1985年月

  30年代的北运河畔,柳巷村种瓜把式柳梢青青和她的女儿眉子是户侠义人家。眉子自幼丧母,与武艺高强、身怀绝技的父亲相依为命。她对同村的教书先生吴镰一片痴心,但却怕自己的"火"命克了吴镰的"水"命,不敢吐露真情。她常常捧着挂在脖子上的那把刻有"火命忌水"的铜锁,怨恨自己命不好!一次,她堵截了人贩子花子金的"放鹰"船,从船上救出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花三春。眉子掩饰住内心难言的痛苦,亲自替吴镰与花三春操办婚事,促成吴镰与花三春的姻缘。花三春是花小金的女儿,她从小受不良环境的熏染,泼辣妖媚,好逸恶劳。但她聪明灵俐,渴望自由,渴望真正的爱情。为此她执意拒绝做大恶霸龙头少爷的九姨太。和吴镰的结合,使她得到了从前所享受不到的家庭温暖与幸福。三春有了身孕,眉子格外地照顾她,经常到吴家帮着做事。没想到,这却引起了三春的误解,她怀疑眉子和吴镰是"明来暗去藤缠树",大耍泼劲,恶语伤人。为这,柳家和吴家断绝了来往。此时正值抗战前夕,运河两岸风云滚滚。吴镰立志投笔从戎,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。他用练武方式团结群众,三番五次恳求柳家父女把武艺传授给乡亲们。柳家父女以大局为重,放弃前嫌,两家终于和解。吴镰从事地下活动,整日早出晚归。三春怀疑丈夫有了外心,便暗中盯梢。一次,吴镰把一位伤员刚刚藏到柳家瓜棚里,敌人便追踪而至。眉子掩护伤员迅速转移后正欲离开瓜棚,花三春跑来闹事,硬要眉子还她吴镰。情况紧急,眉子急中生智,将三春打昏后藏到草垛里。敌人冲进瓜棚,为掩护三春不被敌人发现,眉子临危不惧,只身与敌人拼死搏斗。三春在草垛里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,终于明白了真情,又悔又恨,发誓一定要报答眉子。花子金为报失女之仇,杀气腾腾闯进柳巷村。眉子寡不敌众,被花子金抓住。危急关头,花三春救出眉子,并将计就计,杀死企图侮辱她的人贩子贾二哈。花子金见女儿背叛了自己,恼羞成怒。花三春大义灭亲,举枪打死了作恶多端的父亲,自己也不幸惨死在花子金的冷枪下。北运河滚滚东流。眉子站在河边,望着翻腾的河水,她拽下脖子上的铜锁,把它扔进河中。她将开始自己新生活。

观音今年十二岁
观音今年十二岁
连载中 | 1988年月

  在地处偏僻的大湾村有一座年久失修的破庙,这座庙一半用来供奉观世音菩萨,一半用来做小学教室。络绎不绝的香客和团团香雾常搅得学生们上不好课。老师白娜为此几次我村长,要求不能继续让观音和学生们做邻居了。可是村长认为,要使村子富裕就离不开香客们的香资。12岁的小姑娘海玲是学校里的好学生,她看见白老师为难,心里十分难过。一天傍晚,海玲和同学常小兔偷偷翻墙进庙,先用弹弓打,后用蜡烛熏,最后竟然把铁观音扳倒在地。第二天,常奶奶和众香客竟以为"观音娘娘落泪",惊恐万分,邀请邻村的张仙婆来跳神,想听听娘娘有何仙示。海玲和小兔也在人群中观看,并商量出一个"以毒攻毒"的办法。清晨,在村口的大榕树下,海玲双手合十,双目紧闭地会在一块青条石上,小兔叫来了许多老婆婆,大家都说海玲是观音娘娘附身,海玲也装模作样地让香客们每人搬七七四十九块砖至南山坡建庙。虔诚的香客们连连磕头称是。自从海玲被观音"附身"后,她家门口经常有香客们送来的许多食品,海玲的母亲十分高兴。白老师刚填完海玲的学习奖状,听说她在扮小巫婆,十分气愤。鲁老师为小兔和海玲能想出这个妙计欢喜,叮嘱他俩对白老师先隐瞒真情,待庙搬走后再对她讲明。可是连同学们也嘲笑海玲是个小巫婆,海玲幼小的心中充满矛盾和痛苦。一个老婆婆硬塞给了白老师一篮鸡蛋,称赞她"观音娘娘能看中海玲多亏你教育得好",白老师又气又急;正巧她的恋人从城里来看望她,希望她回城工作。白老师犹豫再三,终于决定要从封建势力中救回孩子。她不辞辛劳地找村长和蜡烛厂厂长说理。她的倔强与执著更加深了恋人对她的爱。海玲在白老师的关怀下将计就计,在一次跳神集会上揭穿了"姑娘附身"的把戏,使虔诚的香客们恍然大悟。

战斗年华
战斗年华
连载中 | 1982年月

  中文名战斗年华
 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
  导    演张其昌
  编    剧谢逢松  梁信
  上映时间1982年
  色    彩彩色
  主 演
  高长利 徐元奇 金棣 王晓燕 郭刚
  抗日战争时期,我晋西北根据地。贺龙将军领导的八路军一二0师,来了一批革命青年。贺龙将军根据青年人的特点和部队的需要,组成了一支战斗篮球队。这支球队的成立,在团结友军、促进抗日等方面起到了许多政治宴会所起不到的作用。同时,这些青年人也在团结抗日的大目标下,锻炼成长起来。从敌占区太原逃亡的青年李宽,对在紧张的战斗环境中组织球队并不热心,但当他了解到贺龙同志的深远用意之后,便成了战斗篮球队的核心人物--队长。李宽成长的经过,被从敌人封锁线把他背回驻地的女青年莫芒看在眼里,同时爱情的种子也播进了她的心田。由于战争的需要,他们都把各自的感情,深深埋在了心底。魏全斌心性高傲,与李宽恰恰相反,他积极要求成立球队,可对革命队伍里的生活一度难以适应。当他思想上极度矛盾和痛苦时,贺龙同志正确地引导他进行了艰苦的磨炼和斗争,终于使魏全斌成长为战斗篮球队的中坚。从南洋回国参加抗日的归捐国、归献国,始终牢记父母的嘱咐,把青春捐献给祖国。捐国和战斗剧社的女青年曾秀,志趣相投,一见钟情。他们在贺龙的教导下,懂得了真正的爱情和人生。献国在青春刚刚发光的时刻,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。球场上的痛苦与欢乐,战场上的斗争与牺牲,使这代青年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、新中国体育事业的骨干。球场上的"战斗",也使广大国民党士兵的觉醒。国民党骑兵篮球队队员宦游人终于脱离了反动营垒,投身革命。党中央非常重视战斗队的成长,并给他们以宝贵的支持和荣誉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。战斗队的革命传统,仍激励着现在的青年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。